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临安化龙租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临安化龙租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安大明山传说?
大明山在古籍中又称为“镆铘山”。“镆铘”是古代越国著名的青铜宝剑,大明山被称为“镆铘山”是因为“昔有人得古剑于此,故名”。人们传说,大明山是“镆铘”宝剑化龙而去后的躯干变成的,大明山实际就是“宝剑山”。
大明山这一美丽的传说曾激起了历代无数文人的创作灵感,他们咏赞大明山的诗词多以此为题材,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佳作。
如明代壮族著名的文人,曾做过四川剑州知州的李璧所写的《镆铘山》诗:“仙人佩得镆铘还,误落飞泉第一湾;三尺精灵化龙去,空留万丈镆铘山。”又如明代临安府推官江鱼所写的《镆铘山》诗:“宝剑当年已化龙,青山留得削芙蓉;润涵海气时云雨,突起峰峦遍太空。南峙亦为天子锷,东来宜匹丈人峰;要知此地生豪杰,尽是英灵气所钟。”从这些诗句可知,在明代以前,古人就在大明山上发现过青铜古剑。
正因为大明山地区古代多处出土过青铜宝剑,所以大明山地区有许多以“剑”命名的地名。这些地名主要有:剑江。位于武鸣县两江镇,源出大明山达央峡谷,“达央”在壮语里也是剑江的意思。“达央”峡谷是著名的铜矿区,传说是壮族先民铸铜剑的地方,所以留下了“达央”(剑江)的地名。
临安大明山原名日月山,之所以叫大明山是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元末朱元璋曾以游方僧的身份在大明山千亩田慧照寺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在此结识刘伯温,共商大计,聚众抗元。
据说日月山给了朱元璋启示,“日月为明”,故朱元璋称帝后定国号为“明”,并在此重建了慧照寺,并在大明山麓建了大明寺(慧照分院),“日月山”从此也就改称为“大明山”。
临安历史名人?
1、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2、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
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3、董昌
董昌(847年?—896年),杭州临安人。唐末任义胜军节度使,割据两浙。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
4、钱元瓘
吴越世宗文穆王钱元瓘(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二任君主,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第五子。
5、方克猷
方克猷(公元1870—1907),字子壮,号凤池,临安於潜方元铺人。方克猷年少时聪慧过人,品性端方,7岁束发受经,过目成诵,他父亲对他督教也很严厉。他“年十二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泮(即秀才)”。
当时县宰出联:“方元鼓打到更楼太阳来哉”;克猷应声而对:“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矣”,均为於潜地名,对得工整绝妙。13岁补县学生员,光绪十一年(1885)15岁选拔贡,七试皆冠其曹。光绪十六年20岁赐进士出身,任刑部主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临安化龙租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临安化龙租房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